从大石口子向东踏入会泽县鲁纳乡的那一刻起,尘世的纷扰与喧嚣就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一幅山欢水笑如梦似幻的山水人文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鲁纳”属彝语地名,“鲁”为城,“纳”为黑彝族,意思是这里曾经是彝族头人驻兵的地方。遥想在远古时代,彝族头人看到此处山清水秀,冬暖夏凉,无论生存还是屯兵,均属绝佳之地。于是,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安家落户,鲁纳因之而得名,无论时光如何演进,岁月怎样变迁,鲁纳之名一直没变。
鲁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随意漫步在铺满松针落叶的山间小道上,山涧的雾气、林地的湿气、多种生物散发的气息,让您神清气爽浑身轻松;溪水潺潺、林涛悠悠,鸟鸣悦耳、野花争艳,压力烦恼、荣辱得失会烟消云散。
随处可见的山间清泉,清冽甘甜;牛栏江水,清澈平缓,风光秀丽。牛栏江,这条在《汉书》中被称为堂琅江(车洪江)的河流,在从上村乡进入鲁纳的狮子村后,河谷宽阔,江面平缓,风光旖旎。鲁纳乡狮子村,因山势形如狮形而得名。这里有清朝时的“柳氏将军第”“固永巴图鲁”“信永巴图鲁”匾额和古墓群;建在“古营盘遗址”上的狮子小学(原来叫郑家村小学)办学历史悠久,1912年就有校歌传唱。
牛栏江进入鲁纳后,仿佛被这里人民的勤劳淳朴与环境的自然秀美所感动,收起了奔腾咆哮的本性,放缓了流淌的脚步,尤其是座舍、雨沐段,江面宽阔,江水平缓,河谷土地肥沃,河堤杨柳依依。座舍,属彝语,在彝语里意为“河流平缓而河道弯曲的地方”;雨沐,属彝语,意思是,河岸边较大的村庄。这两个彝语地名的意思充分说明了牛栏江鲁納段的秀丽与美好。
蒙蒙小河与牛栏江交汇处的雨沐三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典型原生态生活示范区。
置身三湾牛栏江畔的柳树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江面,聆听江水均匀的呼吸,时光仿佛凝滞了。抬眼处,对岸一座不规则圆形的小山进入眼睑。这座山叫桂家小山,关于这座小山的传说很多,我听到的传说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住着两家经商的人,一家姓朱,一家姓者。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大,虽然牛栏江便利的交通为两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他们也尝尽了在牛栏江上夜间行船的艰辛。随着财富的越来越多,两家人的攀比欲望也随之膨胀,总想掌控对方,把对方的财富据为己有。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朱家的家丁在主人的带领下,进入了者家,毫不费劲就控制住了熟睡中的者家人,者家的仆人和家丁见势不妙纷纷逃走。者家人除了者太太回娘家外,无一幸免,朱家霸占了者家的全部家产。者家的管家惊慌失措翻墙逃走后,找到了者太太的娘家。者太太得知全家遇难的消息,悲痛欲绝。三年后的午夜,者太太带着娘家的庄丁来到朱家,以牙还牙,报了仇。者太太将所有的金银财宝搬进了山洞用扎柜装着,又用满地流淌的血水搅拌石灰将洞门封好。封门时,留了一小孔,让里面的灯光照着亮江面,为了不让灯火熄灭,者太太留下了一句话:“挑灯一回四两银,不贪心不多拿”。据传说,后来人们夜里乘船经过这里时,在月拱门处,经常会看到亮光。行船到此看到亮光的人,就会上去在灯盏里加满油,把灯芯向上挑,之后就拿走四两银子。有一天夜里,来了一个贪心的人,他添油挑灯后,多拿了银子,于是瞬间山摇地动,一声巨响,门洞就不见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看到过亮光。还有传说,者太太走的时候说:“要得石门开,要等者家来,钥匙在背阴岩(ai)”。
漫步河堤,依依垂柳与江面倒影交织成水墨动画,水边嬉戏的水鸟,时而将画揉破、时而将画挠出一层层的褶皱。您正惊讶水面的神奇时,水鸟扑腾掠过水面,飞向对岸,溅起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花,这宁静的江面陡然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机。
太阳落山了,当最后一缕金黄从江面上缓缓收起,波光粼粼的江面瞬间变成了镜片。此时三湾的美妙,不在于花开万朵的热闹,而在于一种清宁疏朗的况味,天光微朦,岸柳疏然,心中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通透与豁达,而后,自醒和成长。
三湾旁边的“回龙堰”大沟和水轮发电机房,是大跃进时的历史见证。
雨沐村人家户最多的雨沐大村子里,一棵有着上千年树龄的古树会让您浮想联翩。曾今,一棵香樟树和一棵槟榔树缠绕合体生长,久而久之,槟榔树叶黄枝枯,香樟树却枝繁叶茂。鲁纳村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黄杉林挺拔笔直、树冠高大颇为壮观。这里的黄杉林,集中规模在全市最大,现为县级黄杉林自然保护区。
除了令人陶醉的山水之美,这里还有浓郁的乡村原生态气息。鲁纳的群众大都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走进村落,热情好客的群众会满脸笑容地邀请您到家中做客,把自己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您,毫无间隙地与您分享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质朴的说笑里,您能真切地感受到人世间的那份淳朴与善良。
鲁纳,正以其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等着您前来探秘。
王思联/文 浦周鸿 兀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