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又称丝绣,俗称“绣花”,就是用针将各种颜色的线以一定图案在绣片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刺绣的历史非常悠久,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出现。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很多出土文物更是直接证明早在汉代以前刺绣就已十分流行。
刺绣在宣威民间非常普遍,具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宛水街道、文兴乡、杨柳乡和东山镇。俗话说:“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缝布鞋(音hai)。”农家的女儿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是剪刀、针、线陪自己度过了青春的岁月,从最基本的针法开始学习,走针、布线、配色、绣花,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宣威刺绣题材广泛,多为孔雀开屏、喜鹊登梅、松鹤延年、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以及瓜果蔬菜、飞禽走兽、山川风景、亭台楼阁等内容。以宣威农村儿童头上戴的大风帽、三尾鱼帽为例,这种帽子是根据儿童的年龄、节令的变换而设计的,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头都能晃动,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刺绣的色彩运用强调对比,往往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等作为底色,绣线颜色则相对淡雅或多用与底色反差较大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并在对比中求得和谐。颜色的恰当调配使画面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针法有斜针、平针、散针绣和打籽绣、套扣绣、盘金绣等多种,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使用不同的针法,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现在的手工刺绣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十字绣是刺绣中最简单也最为老百姓所喜欢的刺绣形式。绣花时只需要一枚专用针,一块布,一个绣花绷子,各色绣线就可以开始了。民间喜欢用这种方法来做门帘、枕套、鞋垫、抱枕等常用的家居用品。有人还把它用到服装、装饰画上,使古老的民间艺术散发出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最能够体现宛水刺绣技艺特征的,是宣威农村儿童脚上穿的虎头鞋。虎头鞋(帽)的做工是中国传统布艺的集合,它的针法复杂,表现力极强。虎头上的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现在会的人已经不多了。虎头鞋的色彩很丰富,用料也很讲究,布、绢、绸、缎等材料的搭配,配合夸张的造型,以剪、缝、绣、贴、挑、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所制作的虎头鞋独具特色。一双地道的“虎头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除了用旧棉布打袼褙、做鞋底、鞋帮之外,主要在于鞋脸的造型设计和各种彩线的使用搭配,可以说一双“虎头鞋”好看与否,全在于此。通常都是先纳好鞋底,接着再挑选一种或几种花色面料做鞋帮。有绸、有缎、有花、有素,色彩各异,花样繁多,全在制作者的审美和喜好。几缕彩色丝线成了各色毛茸茸的虎须,平常的黑丝线成了炯炯有神的虎眼,而那些花红柳绿的丝线则变成了造型逼真、夸张的虎脸。
随着时代的变迁,“虎头鞋”脸部的造型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小脚鞋、猪嘴鞋、金鱼鞋、兔子鞋也栩栩如生;以之相配的老虎帽、大风帽、瓜圈帽,三尾鱼帽,无不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小猫戏蝶、兔儿吃草,艺术之美在小小的针尖上绽放。
文兴乡是宣威民间刺绣的后花园。过去多使用黑白基调,主体颜色单调灰暗,以枕套、门帘、花条、飘带、围腰头、帽盖、鞋面、鞋垫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颜色变得丰富多彩。刺绣技法主要有挑花(撩花)、绣花、插花和夺花四种。挑花就是传统的十字绣法,也叫撩花,它在过去是数着布丝用五彩蚕丝绣线精雕细绣,所用背景布也多是农家自制的土布。现在市场有了统一格式的十字绣布。绣花是一种流传广泛的复杂技法,它讲究绣线针脚长短搭配的一致,绣品层次感突出,类似苏绣的双面绣。夺花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手工,靠着针尖上穿梭的线儿,夺绣出花团锦簇,蓬蓬松松,精美绝伦,用于刺绣坐垫,背带等,这种针法需要经验丰富才能使针线和绣出品浑然一体,惟妙惟肖。文兴刺绣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绣品做工精细,层次分明,质地柔软,手感舒适,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杨柳自古就是中原入滇的第一站,较早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近代以来因为交通要塞的地位不再,反而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因此杨柳刺绣风格也更显古朴。绣花鞋、小脚鞋、围腰、背衫、腰带、裹脚带、鞋垫、帐围、坐垫、枕头、帐联、床上用品无一不是她们飞针走线的载体。精细复杂的图纹全凭刺绣者的想象力,挑花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十字针法。一般说来,挑花的图案纹样都受到十字针脚的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布的经纬线交织点用针,因此,造型必须概括、简练,使图案形体“几何化”。我曾经见过一幅来自杨柳的绣品,在蓝色土布上用白线“十字”挑绣飞禽走兽,让其浮出花来,风格独具特色。通过线条的曲直、长短、粗细、疏密等巧妙组合,使画面构成生动和谐,动物形象栩栩如生,体现特有的情趣和浓郁古朴的生活气息。
东山芙蓉彝绣题材广泛,刺绣方式多样,成品运用广泛,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作为一种标识性装饰纹样艺术,以图案的形式体现在纷繁绚丽的服饰体系中,所选择的图案取材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云霞雷火,下至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堪称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彝绣除具有自身古老、质朴的艺术特征外,还体现出很大的兼容性,在不断传承发展民族传统风格的同时,也兼收并蓄十字绣的精华,既有民族特征,又有现代气息。在构图上,有对称排列也有参差交错,有重叠构架也有流线贯通;在配色上,大胆灵活,以体现富贵喜庆气息的红、黄、黑为主色调,又兼用表现力丰富的其他各种颜色,一针一线,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彝族刺绣现已成为曲靖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以前,妇女们做针线活儿基本都是为了一家老小日常生活中从头到脚的穿戴,而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装饰,成为“工艺品”,犹如画家的笔墨丹青,显示出不同时代风貌的文化特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