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把生猪及火腿产业作为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市)的主导产业——深耕新品选育 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乌金猪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黑猪品种,是制作宣威火腿的原料猪种,做好乌金猪的培育对于促进宣威生猪及火腿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宣威市通过建设宣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积极组建乌金猪保种群,培育新品系黑猪,助力生猪及火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生小猪抵抗力差,你们要做好防寒保暖,在喂养时要科学投喂,不能掉以轻心……”赵俊欢是宣威市文兴乡友益生猪养殖场的负责人,这两天养殖场的乌金猪刚生下一窝小猪,因为养殖场在科学喂养方面存在短板,他便邀请宣威市畜禽改良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到养殖场进行专业指导。于是,宣威市畜禽改良工作站站长吴娅一大早就来到该养殖场,一边了解新生小猪的状况,一边给出专业的指导建议。吴娅说:“我们定期到养殖专业合作社,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大程度降低养殖户饲养成本和生猪患病风险,提高生猪出栏率和猪肉品质,让养殖户养得安心、卖得放心,从而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据了解,宣威市文兴乡友益生猪养殖场是宣威市德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下属养殖场之一,合作社共有社员132人。自2024年与宣威市浦记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至今,该合作社已有乌金纯种母猪20头,选育黑猪母猪80头,存栏黑猪有1100头左右。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养殖户”的模式,该合作社已发展乌金猪代养超200头。
宣威市德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欢介绍:“我们合作社与宣威市浦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养殖合同和收购协议,严格按照公司要求饲养乌金猪。乌金猪达标后公司全部收购,不受市场因素影响,每出栏一头生猪纯利润不少于500元,目前已有52户养殖户参与养殖生猪,每户至少饲养3头乌金猪。”
乌金猪是高原良种,起源于乌蒙山区与金沙江畔,故得名乌金猪,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也是生活习性最接近野猪的猪种,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乌金猪属于高原放牧型猪种,四肢健壮,头大小适中,耳中等下垂,嘴筒较粗直,耐粗粮、抗劣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宜放养。
为提升宣威火腿的质量,让百年老品牌焕发新生机,宣威市浦记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养殖户”的模式,抓好宣威火腿原料猪种繁育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加强先进技术推广,于2018年建成老浦家黑猪养殖基地,占地120余亩,圈舍面积近1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0余头。此外,该公司还邀请云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鲁绍雄团队等专家团队到公司对新培育的乌金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开展火腿腌制试验和火腿鉴评,并对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强化宣威火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据宣威市浦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浦恩勇介绍,该公司培育的乌金猪以玉米、马铃薯、胡萝卜等农作物为食,养殖周期在1年以上,出栏重量在180公斤左右。该公司已经与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签订了标准化养殖和订单式收购协议,确保公司食品原料质量有保障、养殖户有收益。
一方水土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宣威市充分利用建设宣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项目的优势,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火腿产业从一产出发,“接二连三”,不断延伸产业链。未来,宣威市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融入发展“大格局”,努力把生猪及火腿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养殖户实现增收致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